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外有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改良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百年屈辱,中国几近亡国,但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历史上的众多仁人志士,是他们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实现了民族解放。他们分别是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等。我华夏民族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探索下,不断汲取经验和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正确道路。

1/10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2/10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3/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逐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4/10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10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6/10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

7/10 红军长征过草地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而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8/10 三大战役稳定胜局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9/10 解放南京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将南京解放,占领总统府。

10/10 新中国的建立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

1/4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19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4

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 他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3/4

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

4/4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生于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来“扫荡”,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将其刺杀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1/4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危机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的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4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3/4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完全置于人民解放军的炮火之下,使蒋介石的精锐兵团丧失殆尽,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4/4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这一伟大胜利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

红色歌曲

  • 《 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子。
  • 《团结就是力量》-- --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
  • 《黄河大合唱》--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 《在太行山上》-- --1938年7月,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作于1939年。
  • 《唱支山歌给党听》-- --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产生的一首优秀歌曲。
  •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
  • 《春天的故事》-- --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
  • 《歌唱祖国》-- --一首爱国歌曲。已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
  • 《党啊亲爱的妈妈》-- --经典的红歌之一,全歌歌颂了母亲——祖国的伟大。